大家都是第一名
最近只要和三五好友聚餐,在茶餘飯後的聊天之間,似乎每個人都圍繞在「人生勝利組」的話題上面打轉,一開始我一直不明白這個名詞為何,直到那天打開了報紙,斗大的標題就打印在頭版新聞上:「人生勝利組的無奈,二十四歲美女律師偷竊被捕」。我才知道原來現在的社會氛圍用了一個簡單的方式,根據一個人的出身、背景、學歷、職業、收入、名聲等等,快速地在社會階層中區分了兩種類別的人們,這些所謂的「人生勝利組」被定義為只要是有錢有閒、讀的是知名學府、有著令人羨慕的工作、美滿的婚姻或家庭生活,甚至連擁有姣好的身材或臉蛋、一個開朗熱情的性格等等,都算是被歸類在稱之為是「人生勝利組」的成員行列。
沒有多久後,電視轉播著另一個新聞:「人生勝利組名主播輕生,各界不勝唏噓!」的消息,立刻又讓這個話題再度登上了各家電視台的談話性節目,來自不同領域的名嘴專家們,各自從自己的專業上分析著整個事件發生的來龍去脈,但卻沒有人願意試著探討造成整起事件的真正原因,極有可能就是來自於影響著社會價值觀所形成的氛圍而帶來的錯誤誘導。
也許這個名稱只不過正是這個速食文化時代下,所造成又一起的產物名稱而已,但卻彷彿像是挾制著印度人民千百年來的種姓制度般地,強迫地將「人」分類在不同的社會階級層次中的無奈。如今在這個只從世俗角度的標準中,用著「成功」與「失敗」的架構,建立了0與1的二元化思維,而「勝利者」也就正意味著「贏」和「輸」的分別。因此在這個充滿了贏和輸的世界裡,各種有形無形的壓力便加諸在每個人的身上,它要求著每個人都要朝著「勝利」的方向而奮鬥,同時這個想法也深深地掐著每個父母在教育自己的孩子、老師面對自己的學生、老闆看待自己的員工、自己對待自己的生涯規劃,變成了一個永遠都無法從自己身上拿不下來的生命沉重枷鎖。
於是每個人也都因為在這種大環境的社會氣氛中,逼著許多父母親因為害怕擔心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點上,於是在孩子還只是停留在玩耍的年紀,就被安排了一連串的鋼琴、舞蹈、美術、英文、珠算、作文等各式各樣的課程學習,填滿了孩子的每個時段。直到孩子進入學校讀書後,這個噩夢依然存在,為了能讓自己的孩子能進到知名學校就學,遷移戶口、課後補習、看重課業成績勝過一切。當畢業後,進入了職場,老闆們就不斷地提醒員工們,凡是工作上的一切事物都可以被量化,既然可以被量化,所以就要仔細計算每天的工作效率是否能達到業績的要求。從此之後人與人互動的生活和關係變成了一連串的「數字概念」,因為數字就可以立刻快速地找出排行、分出高下、判別輸贏,於是我們從求學環境中彼此間的競爭,進入了另一個更令人恐怖,肉弱強食的職場環境。
從小到大,這個世界無處不在教導著我們如何能成為一名出人頭地的佼佼者和要怎麼做才能「贏得第一名」。
我有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還記得在他國中的時候,他的母親就對著他說:「好好讀書,等到你考上最好的高中之後,隨便你怎麼玩。」等到他考上了知名的高中後,他的母親又說:「好好讀書,等到你考上最好的大學之後,隨便你怎麼玩。」三年後他考上了全國最好的大學,這位母親再說:「好好讀書,等到你考上研究所之後,隨便你怎麼玩。」四年後再度成為碩士班的高材生,這位母親再次說:「好好讀書,等你出國完成博士學位之後,隨便你怎麼玩。」最後他從美國讀完博士回來,這位母親最後告訴他:「好好找份工作,等有了一個好工作之後,隨便你怎麼玩。」最後這個人用了人生當中最精華的三分之一只面對一件事情,就是去學習如何在每一段不同人生的過程中,追求成為這個社會下期待所謂的「第一名」,當然也在他從美國完成博士學位,立刻就獲得了一個令人稱羨的美國知名企業下的工作機會。往後的幾年中,我們最多就只是在每年往來的聖誕賀年卡中,彼此祝賀對方。偶而當他返國時,我們能見見面、聊聊幾句話而已了。某一天的凌晨,他突然從美國打了電話給我,說他想趁著還有機會出去走走的時間,能否跟著前往我們設立在尼泊爾的孤兒學校看看。
接起電話另一端的我,立刻笑著回應他說:「如果你願意去,這肯定是沒有問題。只是你說想要去這個尼泊爾的孤兒學校,當地的環境絕對不是你可以想像的那樣便利,你將會面對的第一個難題,也許就是十幾天都無法洗澡喔。」
沒想到他居然爽快地回答我說:「當然,聽你講了這麼多年擔任國際志工的事,我早就預備好了。」
我問他:「那你預備何時出發?」
他說:「現在!」
「現在?!你現在人在哪裡?」我應該沒有聽錯吧。
他毫不猶豫地回我:「還在美國啊,不過我已經預備好了。我想你一定會答應我,所以我已經訂好了機票,今天晚上的飛機。」
哇!真不愧是一位在人生的道路上,一路上都站在浪頭位置的行動派先驅者。因為時間有限又加上是多年的老朋友,我就沒有特別再提醒告訴他成為一名國際志工,應該需要事先建立何種應有的心態和價值觀。因為我想就算沒有特別說明,多年來的好友情誼相處,多少耳濡目染下他應該都明白箇中的道理。
於是我們相約三天後,在加德滿都機場見面,當他出現在加德滿都的機場時,我看著他全身上下都是最頂級的登山裝備,碩大的背包放滿著往後幾天需要的日用品和教案器材。當我看著他時,心裡正為著這個樣樣都是第一名的老朋友感到驕傲,因為一切都在他的規劃中按部就班。而更令我佩服的是當我們抵達服務據點之後,從他的參與、教學和孩子的互動,完全看不出來是一名國際志工的新手,他就像是一個駕輕就熟的老鳥,投入從事這個領域多年的佼佼者般的遊刃有餘。甚至才到服務據點沒有多久,他就已經可以喊得出每個孩子的尼泊爾名字,每回看著下課時孩子們圍繞在他的身邊,他的身上無時無刻總是掛著三四個孩子抱著他,他和孩子們之間的相處和彼此的笑容,常常就讓只是單單坐在旁邊的我都總是能因為從他身上散發出來的自信和熱情,而感到莫名的溫暖和感動,因為他是如此的精心竭力的去陪伴每一個孩子,而他每次上課或是活動結束後,他一定就會拿出一個小本子彷彿在記錄著一些事情,我猜想他一定是利用了一點點的時間也在熟記每個孩子的狀況和學習進度,因為這也是我的習慣。
就在我們快要結束這段陪伴孩子的倒數第二天,我們和孩子們一起去了附近的一座山頂上,只記得那天的天空特別的藍,我們全部的人都躺在草地上,然後開始用雲朵的模樣編織故事接龍,這個遊戲是當地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之一,這時只看著他突然往山頂另一邊跑去坐在另一個大石頭上,這時他把這幾天記錄的小本子拿了出來,他邀請孩子們一起在他的面前圍著坐下來,然後把他手中的小本子裡的記錄一一念了出來,原來那是他在這幾天以來和孩子互動的過程中,他記下了每一個表現優異的孩子們的一切行為,大聲朗讀完畢之後,他從他的背包裡拿出了許多包裝精美的巧克力,放在一個大石頭的旁邊,然後跟孩子們說,剛剛有喊到名字的小朋友,就可以獲得一個精美的巧克力禮物,用以獎勵在過去的這段時間裡孩子們的用心參與,獎勵的名單依照名次排列順序,一一開始唱名。當他從第十名開始往上報數時,奇怪的事情卻發生了,凡念到名字的孩子卻沒有一個人上前領取他的巧克力獎品,這時我的朋友好奇地反問孩子們說:「為什麼不上來拿自己優秀表現的禮物呢?」
沒想到一個年紀很輕的孩子羞澀地回應了我這位朋友的問話:「為什麼只有表現好的人才能拿到老師的禮物,難道我們不能一起分享這些禮物嗎?」
當聽到這個孩子的回應時,我和我的這位總是保持著第一名的好朋友幾乎驚訝地說不出話來,原來在我們的世界中就是因為建立在這個功利主義底下的產物,讓我們不自知的生活習慣不經意的表現出來,從求學開始到出了社會,我們的一生似乎總是在想方設法地透過比較、競爭、打敗對方來贏得自己想要擁有的一切,在我們的眼中只有『自己』,卻忘記了人和人之間從最起初時,原本就應該存在的彼此給予和分享的本能。如今在這個窮鄉僻壤,看似一切什麼都沒有的尼泊爾孤兒院裡,我們從這群孩子們的身上卻找到了人類最原始良善的這一面,那才是真正而且巨大的財富,不是在物質上的擁有或是名聲成就,更不是只為著『自己的榮華富貴』而已。這個發現正是在這群孩子的心中並沒有「贏」,又或著「成為第一名」是他們追求的唯一目標。孩子們只知道,如果這是一個大家在一起的團體,那得榮耀的時候,應該是一起得著榮耀。
那天,尼泊爾的孤兒孩子們,著實的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命中最寶貴的課程,就是我們常常贏了全世界,卻輸了自己。